【世界光谷·追光者】华工科技研发团队:连坐6年冷板凳造出“激光微雕师”,可帮助C919飞机发动机降温
“团队就是为‘啃硬骨头’而成立的,作为光谷科研工作者,我们不断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目标开展攻关,专注于解决真问题。”
近日,华工科技首席技术官胡军巍正和团队成员在贵阳对“复杂曲面六轴激光微孔加工装备”进行调试,为月底产品交付做准备。仅2秒钟,装备发出的脉冲激光束就完成了孔径0.3毫米、倾斜角25度的航空发动机气膜冷却孔加工。
这用时2秒的技术,正是他们历时6年攻关的最新技术成果。
团队正在进行测试
发动机作为飞机、航天器的“心脏”,其性能优劣直接决定了飞行器的竞争力。产品线总经理刘程林介绍,发动机燃烧室工作时温度高达2000摄氏度,“复杂曲面六轴激光微孔加工装备”能够通过激光加工气膜孔,让冷却空气形成一层降温保护屏障,让发动机在快速降温的同时,又能给关键部位穿上“保护衣”,延长使用寿命。但其极致的精度,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几乎每一步技术不是被国外封锁,就是尚无先例参考。
复杂曲面六轴激光微孔加工装备正在作业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2019年,华工科技专门成立了一支10余人的科研团队,团队成员平均年龄30岁,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拥有电子信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背景,从头开始、一步步开展技术攻关。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华工科技考察。彼时,该团队正在攻关整机装配技术,机床设计师严尚武回忆:“就在我们团队的车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大家,‘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受到极大鼓舞,鼓足干劲,查找资料学习,自己动手铲刮、研磨,最终一步步将装配精度从0.01毫米提升到0.001毫米。”
复杂曲面六轴激光微孔加工装备在第20届光博会展出
2023年,首台航空发动机复杂曲面六轴激光微孔加工装备投用,助力国产大飞机C919的研发制造。C919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在采用了该装备生产后,加工精度提升了10%,生产效率提高了15%。
除了机床本身精度,焦点控制精度也要跟上。“我们从‘0到1’研发了用于航空领域的光学测距传感器,焦点位置精度在0.5毫米内。”团队成员兰小斌介绍,作为华工科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培养的在读博士生,一来公司他便负责研发光学自动对焦控制系统,连续4个月分析每一个元器件,经过上百次测试优化,最终使精度达到国外设备同等水平。
团队合影
如今,这台“激光微雕师”不仅深入航空领域,还在先进能源、高端医疗等领域应用。
一场技术攻关,也激发团队“青苗”在光谷种下科创种子。新光谷人兰小斌:“毕业后,我打算留在光谷,和团队成员啃下更多‘硬骨头’。”
华工法利莱切焊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是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又称华工激光智能装备事业群。华工激光智能装备事业群成立于2003年,是国有控股高科技上市公司华工科技(股票代码000988)核心子公司,公司前身为澳大利亚FARLEY、LASERLAB公司,FARLEY·LASERLAB是业界公认的世界切割与焊接技术知名国际品牌。
华工激光智能装备事业群致力于为国内外制造业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激光切割机设备、激光焊接设备、激光清洗、白车身激光加工装备等多个系列工业激光设备及智能装备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工程机械、钣金加工、桥梁建筑、钢构建筑、航空航天等行业。